象山县

电话区号0574 邮政编码315700
位置  地理  气候  人口  政区  历史  经济  交通  旅游  相关链接

位置

回到页首

    本县地处浙江省中部,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。全境由象山半岛东部和沿海六百多个岛礁组成。东部濒临大目洋,南靠猫头洋,与三门县隔三门湾相对峙,西与宁海县接壤,北临象山港与奉化市和鄞县相望。地处东经121°34′—122°20′,北纬28°45′—29°49′。

地理 回到页首

    本境地形属沿海丘陵平原区,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。山地丘陵面积居多,素称“七山一水二分田”。海岸曲折,岛屿众多,港湾优良,主要岛屿有南田、高塘等。

气候 回到页首

    本县境濒临太平洋,由于受低纬度及海陆位置的影响,四季分明,日照充足,雨水充沛。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型气候。年平均气温16.2℃,平均降水量1384毫米左右。常见自然灾害有霜冻、低温、风暴、干旱、台风、寒潮等。

人口 回到页首

    象山县总人口53万,以汉族为主。另有蒙族、回族、苗族等少数民族。

政区 回到页首

    象山县面积1 172平方千米,县城驻地丹城镇。

历史 回到页首

    象山历史悠久,距今约六千多年前,此地就有先人生息繁衍。春秋为鄞地。战国时期一度为楚地。此后隶属多变,于唐神龙二年始置象山县,以县城西北有山,形如伏象而得名。1949年7月属宁波专区。1983年划归宁波市管辖至今。

经济 回到页首

    本县经济以工农业并举,兼营渔盐。农业以水稻、棉花、油菜、毛竹、茶叶、柑桔为主。渔业外海远洋捕捞和浅海滩涂养殖结合,为全国十个水产大县之一。宋代象山就建有盐场,今有白岩山、旦门、新桥等盐场,机械化程度日益提高。工业发展较快,形成以纺织、针织、机械、电子、建材、食品等门类为主得工业格局,产品远销海内外。八十年代建筑业崛起,驰誉沪杭甬等地,多次获全国建筑工程“鲁班奖”,被评为“建筑之乡”。地下蕴藏有铅、锌、铜、金、石英砂、粘土、沸石等矿产资源。

交通

回到页首

    象山公路成网,海上交通便捷。主要干线均铺设水泥路面,石浦—南田、高塘等公路使陆岛相连。海运以石浦港、象山港为依托,建有大小码头60余座,日有航班驶于沪、甬、台等地,货运更是四通八达。

旅游 回到页首

    本县陆域山峦挺秀,沿海岛礁型罗。县西蒙顶山,农历十月初一观“合朔”(日月并行),海水沸腾,金箭万道,日本高僧增“海上奇观”匾额于山上天寿寺。县东珠山,顶上一岩圆如珠,有“赤玉盘堆削琢峰”之誉。大丹山位于县城西北隅主峰千丈岩,山上有泉,称丹井,大旱不竭,东西二侧谷中有东寺、西寺,环境幽美。另外还有塔山古文化遗址、昌国卫城址、张苍水抗清遗址,唐代青瓷窑址等古迹。象山白鹅体形肥大,肉质鲜美,为本省名产,畅销国际市场。水产品中的爵鲞和象山青蟹颇有盛誉。象山竹根雕、竹编等传统工艺品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。 

相关链接 回到页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