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置 地理 气候 人口 政区 历史 经济 交通 旅游 相关链接 | |||
|
|||
黑龙江省简称黑,位于我国最北边陲,东、北以乌苏里和江黑龙江为界与俄罗斯接壤,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相邻,南和西南与吉林毗邻。 地处东经121°13′—135°06′,北纬43°26′—53°34′。 |
|
地理 | 回到页首 |
本境地形复杂,西北部、北部和东南部 地势高,东北部和西南部低。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8%,平原占28%,大致分四区:东北部为松江平原、东北部为三江平原、东南部是包括完达山、张广才山和老爷岭等的山地,西北部是大小兴安岭。河流多属黑龙江水系,主要有穆棱河、乌苏里江、牡丹江、拉林河、呼兰河等。 |
|
气候 | 回到页首 |
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-温带、湿润-半湿润季风气候,冬季长且寒冷,夏季短暂,西北端无夏季,年平均气温在-6℃-4℃,年平均降水量在250-700毫米,无霜期约100-150天。 |
|
人口 | 回到页首 |
黑龙江省,有汉、朝鲜、蒙古、满、回、达斡尔、锡伯、鄂伦春、赫哲、柯尔克孜、鄂温克等民族。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。据抽样调查测算,2006年全省人口出生率7.57‰,死亡率5.18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2.39‰。2006年年末全省常住总人口3823万人。 |
|
政区 | 回到页首 |
黑龙江省面积46万多平方千米,全省辖1个地区、12个地级市、64个市辖区、19个县级市、46个县、1个自治县。即:475个镇、469个乡 (59个民族乡)、318个街道办事处,省会是哈尔滨。
黑龙江政区图
|
|
历史 | 回到页首 |
唐代黑龙江设河北道室韦都督府,渤海都督府、黑水都督府;宋代女真族完颜部灭辽建金,设上京路、胡里改路、蒲岭路和泰州、肇州;元设开元路、水达达路;明设奴儿干都司;清代属黑龙江将军、宁古塔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。日伪统治时期,分属龙江省、三江省、滨江省、黑河省、牡丹江省、北安省、东安省。1946年,黑龙江全境解放,建国后设黑龙江省和松江省,1954年两省合并称黑龙江省。 |
|
经济 | 回到页首 |
黑龙江省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,主要的粮食作物有春小麦、大豆、玉米、谷子、水稻、薯类和高粱等。经济作物主要有亚麻、烟叶和甜菜。2006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7.6万公顷,比上年增长2.9%;粮食产量3780万吨,增长5.0%,四大粮食作物产量“两增两减”:水稻产量1360万吨,增长16.0%、玉米1453.5万吨,增长5.4%;小麦93万吨,下降4.3%、大豆652.5万吨,下降12.8%。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,甜菜产量205万吨,增长32.3%;油料63.1万吨,增长4.1%;水果47.1万吨,增长2.0%;亚麻23.3万吨,下降32.4%;烤烟5.6万吨,下降23.8%;蔬菜1135.6万吨,下降1.6%。林木资源种类较多,林中有东北虎、紫貂、水獭、猞猁等珍贵动物,以及鹿茸、防风、黄芪、五味子、龙胆草、黄柏、麝香等野生药材。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,哈尔滨的“三打动力”,大庆的油田,富拉尔基的重型机械,佳木斯的造纸,都是特大型企业。境内煤炭、木材等均居全国首位。矿产资源主要以石油、金、铜、铅、石墨等为主。 |
|
交通 | |
黑龙江是我国修建铁路最早的省份之一,交通运输以铁路为骨干。京哈、滨州、哈佳、滨绥、牡图、牡佳、齐北、平齐、绥北、富嫩、佳富、福前等干支铁路线以哈尔滨、齐齐哈尔、佳木斯、牡丹江四个经济中心为轴心向四周辐射,并有国际干线通往俄罗斯、朝鲜。公路可通达漠河、黑河、抚远等边境城镇。本省是我国北方水运最发达的省份,黑龙江、松花江、嫩江、呼兰河、乌苏里江等大部分在化冻期可以通航。航空以哈尔滨为中心,可飞往国内外三十多个城市。 |
|
旅游 | 回到页首 |
黑龙江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,这里有兴安岭的林海雪原、森林旅游区、天然狩猎场野生动物饲养基地,有五大连池风景区,小北湖地下森林,还有亚力布滑雪场、哈尔滨的冰灯、冰雕、松花江的太阳岛、密山的兴凯湖等都特别吸引游人。 |
|
相关链接 | 回到页首 |